金秋送爽,智启未来。9月25日,第四届北斗规模应用国际峰会—“时空智能赋能发展论坛”在湖南株洲隆重举行。本届论坛以“从智能时空到智慧时空:推动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为主题,汇聚了来自政府、央企、高校、科研院所及产业界的400余位重量级嘉宾,共同探讨北斗系统在新时代背景下的深度融合与广阔前景。随着多项前沿科技成果的集中发布,北斗正从“天上好用”迈向“地上用好”,加速赋能千行百业,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构建智慧社会注入强劲动能。
一、从个体感知到智慧社会的跃迁
在论坛上,中兵北斗应用研究院高级顾问、北高遥科创产业联盟首席科学家蔡毅作题为《从智能时空到智慧时空:推动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主旨报告,系统梳理了人类认知与利用时空信息的三个历史阶段——初级阶段、赋能阶段与融合阶段,并展望了“智慧时空”作为数字经济基础坐标系的宏伟蓝图。
1、初级阶段:时空认知的萌芽与工具演进
从古代的日晷、司南,到工业革命时期的机械钟、航海钟,人类对时间与空间的测量工具不断演进。这些工具不仅支撑了农业社会的节气安排与城市规划,更推动了大航海时代与全球贸易的兴起。这一阶段的核心是“个体感知”与“时空测量”,为人类文明奠定了空间定位与时间统一的基础。
2、赋能阶段:GNSS开启数字化新时代
进入21世纪,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NSS)成为社会运行的“时空基座”。北斗系统作为我国自主建设、独立运行的全球导航系统,已实现米级甚至厘米级定位精度,授时精度达纳秒级,广泛应用于交通、电力、通信、农业、应急救援等领域。蔡毅指出,GNSS通过提供PNT(定位、导航、授时)服务,实现了“绝对时空数字化”,极大降低了社会运行的不确定性,重构了生产要素配置方式,提升了信息力与决策效率。
3、融合阶段:迈向“智慧时空”的关键跃升
当前,北斗正迈入“融合阶段”,目标是构建“3+4³+5°”技术能力体系——即以北斗/GNSS为核心,融合互联网、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实现“极高速率、高精度、可感知、大北斗”等五大维度的能力跃升。通过“融网络、融数据、融服务、融终端、融应用”,时空信息正深度嵌入社会运行的毛细血管,推动形成“智能时空”向“智慧时空”的演进。
二、智能时空:数字经济的“基础坐标系”
蔡毅强调,智能时空是数字经济的基础坐标系。它为物理世界与数字世界提供了统一的时空参照框架,确保实体经济与数字经济中的事物、事件具备唯一、真实、不可篡改的时空标签。这一特性,正是大数据、区块链、AI等技术可信应用的前提。
在智能制造中,北斗高精度定位实现设备状态实时监控与生产流程精准控制;在智慧物流中,货物全程可追踪、路径动态优化,大幅降低运输成本;在零工经济中,基于位置的任务匹配实现人力资源的动态高效配置。此外,在数据治理中,时空标签增强了数据的关联性与分析价值,支撑城市治理、环境监测等复杂系统决策。
三、智慧时空:通往“必然王国”的康庄大道
更深层次上,论坛提出“智慧时空”不仅是技术升级,更是社会运行模式的革命。蔡毅指出,传统市场经济依赖“无形之手”,易导致供需错配、周期性危机与资源浪费。而智慧时空通过构建“精确需求、精确计划、精确生产、精确流通、精确销售、精确服务”的闭环体系,有望实现社会资源的动态最优配置,推动人类社会从“自然王国”走向“必然王国”。
这一愿景的实现依赖于“精确社会”的六大支柱:精确需求、精确计划、精确生产、精确物流、精确销售与精确服务。通过实时数据采集、AI预测模型与北斗时空基准的深度融合,生产与消费将实现高度协同,库存积压、过度生产、物流低效等问题将被有效化解,真正实现“物质丰富、浪费最小”的可持续发展。
四、创新成果发布:技术落地赋能千行百业
论坛现场,六项重磅创新成果集中发布,彰显了北斗时空智能从理论到应用的快速转化能力:
1. “青龙Pro机器人及时空智能算力背包系统”
由国家地方共建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发布,专为机器人设计的定位导航背包,集成RTK高精度定位与多模态感知系统,确保物流配送不迷路、巡检任务无遗漏,为人形机器人走向工厂、仓库、城市服务场景提供“时空大脑”。
2. “北斗碳标”系统
北斗应用发展研究院推出全国首个融合“北斗+区块链+AI”的交通碳减排核算系统。通过实时采集车辆运行轨迹、速度、油耗等数据,精准计算碳排放量,助力“双碳”战略落地,推动绿色交通高质量发展。
3.“油气管网北斗智能内外检测与监测产品线”
国家管网研究总院发布国内首款适配管道检测场景的北斗高精度定位授时终端及软件体系,实现对长输油气管道的厘米级形变监测与安全预警,提升国家能源基础设施韧性。
4. “星基增强卫星物联终端U120”
华镁钛(湖南)科技有限公司发布定位精度达厘米级的新型终端,适用于无人农机、智慧矿山、地质监测等高精度场景,推动北斗在极端环境下的广泛应用。
5.“天地一体精准搜救—北斗新一代融合搜救装备体系”
北京疆泰科技发布融合北斗通信、卫星物联网与无人机低空感知的应急救援系统,可在地震、山洪、海上遇险等场景中实现“快速定位、精准投送、实时回传”,构建平急结合的安全保障平台。
6.时空智能期刊联合体倡议
《遥感学报》《卫星应用》《时间频率学报》等7本权威科技期刊联合发起“时空智能期刊联合体倡议”,旨在搭建学术交流平台,推动跨学科协同创新,加速科技成果转化。
五、院士建言共筑北斗生态高地:政企协同新篇章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德仁在《时空智能助推新质生产力发展——从PNT到PNTRC》的报告中指出,北斗已从传统的“定位、导航、授时”(PNT)迈向“感知、认知、决策、控制”(PNTRC)的高阶形态。时空智能从技术创新到产业落地、从赋能单个领域到引领全局发展的内在逻辑,为时空智能与新质生产力深度融合指明方向、擘画蓝图。
湖南省副省长王俊寿在致辞中表示,湖南正以株洲、长沙为核心,加快建设千亿级北斗产业集群,打造全国时空智能发展高地。他呼吁各方深化技术攻关、成果转化与市场拓展合作,共同构建开放、协同、共赢的产业生态。
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副总经理史志荣表示,央企将发挥资源整合优势,持续搭建北斗资源共享平台,推动规模化应用向纵深发展,助力实现“天上好用、地上用好”的发展目标。
第四届北斗规模应用国际峰会“时空智能赋能发展论坛”的成功举办,标志着我国北斗系统已从单一技术工具,成长为支撑数字经济、赋能新质生产力的战略性基础设施。从“智能时空”到“智慧时空”,北斗正以时空为轴,串联起技术创新、产业变革与社会进步的宏大图景。
未来,随着更多“北斗+”“时空+”融合应用落地,一个更加精准、高效、可持续的智慧社会正加速到来。在这条通往“必然王国”的康庄大道上,中国北斗,正以坚定步伐,引领人类迈向更高层次的文明形态。
关于北高遥科创产业联盟
【联盟职责】促进开创牛与各地政府及相关产业链上下游企业之间的供需对接、技术交流、产业整合和协同创新,分享产业应用的创新技术、产业红利及平台红利。
【服务宗旨】延伸创新链条,降低创新门槛,提高创新效率,优化创新质量,让更多的创新者参与和分享价值的创造,让链接更有价值,让生态和谐共生。
【赋能体系】汇聚全国各地的产学研金用政联合体,整合北高遥应用领域的上下游企业,搭建“智系列”产业生态链,为北高遥科创产业联盟的会员企业提供科技、品牌、管理、金融四驱赋能。